海上風電是清潔能源核心組成,而海上風電的穩健發展,離不開海底電纜這一“能源命脈”,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遠東股份”,股票代碼:600869)旗下的遠東海纜,以“硬核”創新突破技術壁壘,打造全球海纜行業首家燈塔工廠,憑“1塔6線”織就綠色能源“動脈”,為貫通海上風電全球藍圖、推動綠色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力。
政策東風勁:擘畫海上風電健康發展新路徑
發展海上風電,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、保障能源安全、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關鍵舉措。我國坐擁超1.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、超300萬平方公里可利用海域,風能資源稟賦優厚:海上150米高度、離岸200公里內且水深小于100米的區域,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27.8億千瓦,其中近海15.5億千瓦、深遠海12.3億千瓦,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
近年來,國家通過頂層規劃與政策設計,持續推動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:今年上半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4420萬千瓦,占全球總裝機量超五成。7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“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,推動海上風電規范有序建設”。在政策引導下,我國海上風電正朝著規模化、市場化、高質量方向穩步邁進,持續領跑全球。
“1塔6線”強:鑄就全球海纜行業首個燈塔工廠
海底電纜是海上風電的“血管與神經”,遠東海纜以創新為筆,在深海能源互聯藍圖上書寫“中國智造”答卷。當前,位于如東的遠東高端海工海纜項目建設“進度條”拉滿,其核心亮點便是全球海纜行業首家燈塔工廠的打造。
項目中149.8米高的VCV立塔格外醒目,作為關鍵生產車間,塔內布設6條海纜生產線,可實現大長度連續生產,有效解決超高壓電纜絕緣偏心問題,保障海纜質量與可靠性。立塔旁,400米長的鋼結構廠房直抵海岸堤,海底電纜可通過桁架“運輸線”直達金牛碼頭,搭乘萬噸級敷纜船出海,實現“智造-運輸-出海”無縫銜接。
該項目總投資30億元、占地400畝。作為江蘇省重大高端裝備制造項目,其整合海纜設計、智造、施工、運維全鏈條,具備2000千米光纖復合海纜與特種海纜、6000千米高性能特種海光纜、3萬套電纜附件的年制造能力,構建國內領先的“海纜智造+施工運維”服務體系。廠內配備300余臺套先進設備,5G、物聯網、AI等技術以數據驅動生產,實現效率與靈活性雙提升。
如今,遠東海纜產品與服務已覆蓋能源、電力、通信等領域,并于2024年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、國家級5G工廠,以數智制造向深藍領域持續邁進。
硬核技術新:解鎖深海能源互聯新方案
在深海能源開發的技術高地,遠東海纜以創新突破“卡脖子”難題,斬獲多項行業榮譽:500kV大長度海纜系統獲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,220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系統摘得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科技進步獎,66kV輕型海底電纜系統成全球行業“領跑者”。
其核心產品500kV交直流海底電力電纜,能穩定傳輸大容量電力,滿足深遠海大型風電等項目需求,同時長距離傳輸時損耗低、運行穩,有力支撐深遠海能源互聯。
綠色動脈廣:貫通海上風電全球新藍圖
面向“十五五”,近海風電基地建設與深遠海示范項目將并行推進,海上風電產業鏈覆蓋海洋工程、高端制造等多領域,以長鏈條、強帶動特質成為海洋經濟重要支點。未來,隨著AI大模型等技術深度融合,中國海上風電將在深遠海開發、多能互補等方向持續引領全球海上風電產業潮流。
在這一進程中,遠東海纜持續發力:在廣東完成全國首個海上風電鋁芯海纜創新示范項目;崆峒島18公里大長度海纜項目已成功交付。2025年,遠東海纜漂浮式海上光伏動態纜系統再度引發行業關注——其動態結構設計、水下構型優化、敷設工藝創新,如同為深海能源網裝上“靈活關節”,搭配“海纜+附件+海工+運維”全周期服務,讓“中國遠東方案”成為全球深海開發的信賴之選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